本文目录一览:
黄鹤楼崔颢,的第三第四联是什么?
七律的第三联和第四联,又叫“颈联”和尾联。【颈联】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《黄鹤楼》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原文如下: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白话译文: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,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。
本诗是律诗,共八句,分成四联,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。颈联就是第三联,也就是第五六句,即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”。颈联分析: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崔颢的《黄鹤楼》以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为背景,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。在诗的第三联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中,诗人用艳阳高照、碧空如洗的景象,比喻对远方亲爱之人的思念。这句诗仿佛让诗人置身于温暖的家中,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眷恋。
古诗《登黄鹤楼》的作者是谁?
《登黄鹤楼》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译文: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,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。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,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。《江雪》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诗人登临黄鹤楼,览眼前景物,即景生情,诗兴***,创作了这首诗。 【作者简介】: 崔颢(hào)(704—754),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人,唐代诗人。唐玄宗***十一年(公元723年)进士,官至太仆寺丞,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。
【作者简介】崔颢 唐***年间进士,官至太仆寺丞,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。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《黄鹤楼》,据说李白为之搁笔,曾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赞叹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四十二首。
崔颢-登黄鹤楼 作品信息 【名称】《(登)黄鹤楼》 【年代】唐朝 【作者】崔颢 【体裁】七言律诗 诗词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①。 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②。 崔颢头像 [1] 晴川历历③ 汉阳树, 芳草萋萋④鹦鹉洲⑤。 日暮乡⑦关何处是? 烟波江上使人愁⑧。
汉阳琴台也叫鹦鹉洲吗?
1、汉阳古琴台,又名俞伯牙台,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,月湖之畔,据传在春秋时期,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抚琴抒怀,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,深知俞伯牙志在高山流水。俞伯牙视子期为知音,两人的友谊流传千古。几年之后,俞伯牙再次路过龟山,得知子期已不幸离世,悲痛欲绝,他便破琴绝弦,誓不再弹琴,以表哀思。
2、武汉的三大名楼依次为黄鹤楼、晴川阁和古琴台。尽管后两者相比黄鹤楼而言知名度较低,但在小众的环境中,它们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。晴川阁坐落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,其建造时间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,得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的诗句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”。
3、《明史》说,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,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。大约十五世纪初,汉水在郭茨口改道。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,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,形成了今天的模样。所以,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“汉阴”才是。但“汉阳城”叫顺了口,没有人去改口了。
4、晴川阁,又名晴川楼,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,北临汉水,东濒长江,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,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。它与黄鹤楼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,被誉为“楚国晴川第一楼”。晴川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,得名于崔颢的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。